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1、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计(GRAN)、血沉、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IgA均可出现升高的改变,但只有C反应蛋白和Ig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的指标。
2、血液的检查在临床上要求比较全面,如常规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还有生化肝功、肾功,这些检查一般都要做,可以对炎症判断、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3、HLA-B27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指标之一,具体给出结果的时间需根据不同医院有所区别。通常医院HLA-B27检查需要3-4天,某些医院当天能够出结果,前提是上午已经做过抽血,所以对于HLA-B27检查是否当天能出结果,需要根据当地就诊医院而定。
4、骶髂关节CT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CT可以检查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早发病的部位,因此只要怀疑有强直性脊柱炎就可以做骶髂关节的X线及CT。CT比X线可以更清楚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病理变化及判断疾病的分期。早期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并略有致密,关节间隙加宽。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检查
1、附着点炎是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初期检查的病理基础强直性脊柱炎初期检查,临床针对此病常在胸肋关节附着点、膝关节内外侧附着点、跟腱或髋关节外侧附着点部位进行超声检查强直性脊柱炎初期检查,以筛查此病的发生。若在患者腰骶部行超声检查强直性脊柱炎初期检查,发现有血流信号,则显示此部位有炎症发生。
2、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腰部、骶髂关节或者颈胸的疼痛,晚期患者出现平板腰或者驼背较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初期检查;辅助检查:X线检查为竹节样改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增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特异性诊断:组织相容性抗原呈阳性。
3、相当于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化验项目有血常规,风湿的排除法,排除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疾病。还有检查血沉快不快,是不是炎症反应。还有个特殊的检查,基因检测,现在是HLA-B27。HLA-B27阳性提示有遗传,HLA-B27阴性提示没有遗传,目前为止HLA-B27未能直接做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4、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是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也是分期的重要依据。常见有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肌骨超声检查,具体如下:X线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主要拍摄的是骶髂关节的正斜位和腰椎的正侧位片,有时也需要拍摄髋、膝、肩关节等脊柱关节外的片子来补充诊断。
5、体征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早期就会有明显的体征改变,这就可以在进行检查的时候,通过明显的体征改变来判断。比如在进行腰椎部位检查的时候,患者向着不同的三个方向活动,会有明显的活动受限问题,并且腰椎腰背部的疼痛时间较长。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怎么确诊
1、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首先要看临床表现,一定要有3个月以上甚至好多年的腰背疼痛僵硬,还有外周关节症状。
2、咨询病史及症状,进行相关病例采集等;进行骶髂关节CT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如果指标过高,提示处于免疫炎症阶段,建议患者积极到风湿科接受治疗;如果患者出现类似红眼病症状,建议及早到眼科检查,判断是否有虹膜睫状体炎。
3、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一般应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来进行诊断,第在临床的诊断标准上,一定要有腰部疼痛并且伴有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的时候会有功能的改善,休息之后晨僵没有明显改善。第腰椎的活动明显受限。
4、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标准:第是临床标准。腰痛、晨僵三个月以上,活动后改善,休息无改善。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第放射学标准。双侧大于等于Ⅱ级或者单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第诊断。肯定AS符合放射学标准和一项临床标准者。
5、一些患者除了背痛之外还会出现臀部、肩、胸锁关节出现疼痛的症状。一些颈部疼痛的患者还可能伴有血沉增高。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治疗,早早确诊可以早早的治疗。遇到这些症状一定不能心存侥幸,要及时到医院找医生确认是否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如果确诊的话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掉以轻心。
6、临床表现为Ⅱ级,或者单侧骶髂关节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Ⅲ级表现时,再配合有下腰部疼痛持续三个月,活动后改善,但休息后不缓解,腰椎屈伸和活动受限,胸廓范围缩小,比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值还低时,满足影像学加以上临床的三条诊断之一,就可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处理。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