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中医常识中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制作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 【辨证】肾虚寒凝,脉络痹阻。 【治法】温肾通痹。 【方名】温肾通痹方。 【组成】狗脊25克,鹿角霜25克,灵仙15克,牛膝15克,淫羊藿50克,没药15克,土元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金友方。
处方:雷公藤(颗粒冲剂)12克。用法:每服4克,日服3次。俩月为1疗程。有副反应者,可加蜂蜜冲服。疗效:用药1疗程,有效率达92% 2处方:生地、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雷公藤25克。牛膝18克。
雷公藤片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主治: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痹阻型。用法用量:每次1~2片,每日3次。(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苡仁、鹿茸、枸杞、黄芪、黄芩等。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主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寒邪痹阻者。
三九贴贴哪些穴位
在农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穴位的一二三九中各选择一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穴位,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大椎、肺俞、心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穴位,膈俞等穴位,共3次,每次2-3小时。另外常用的方法是三九天内连续使用益气贴 10-15贴。每日1次每次3小时。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穴位;注意保暖。
三九贴敷一共可以贴三次,在农历的一二三九中各选择一天,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共3次,每次2-3小时。另外常用的方法是三九天内连续使用益气贴 10-15贴,每日1次每次3小时。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注意保暖。
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穴位:选穴大柱、大椎、命门、夹脊穴。
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的效果。使用方法:在农历的一二三九中各选择一天,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共3次,每次2-3小时。另外常用的方法是三九天内连续使用益气贴 10-15贴。每日1次每次3小时。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注意保暖。
中医上认为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也是万物为来年春天的复苏、成长积累能量的时候。冬季 养生 至关重要,应加大进补力度。
常见三九贴贴敷穴位 防治颈腰痛 :大椎、肾俞、命门、阿是穴。防治慢性腹泻 :中脘、天枢、胃俞、脾俞、大肠俞。防治喘咳 :风门、定喘、肺俞、天突穴。防治过敏性鼻炎 :大椎、风门、肺俞.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身柱、肺俞、定喘、风门。防治肩周炎 :肩颈穴、肩颥。
类风湿中心型简介
是指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2][1]。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
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⑥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 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 及其他。(3)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
⑥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3)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
亚急性期(类风湿中期)。临床上,多关节肿痛,缓解与恶化呈波浪式反复发作和交替进行;晨僵在1 ~ 6 小时;病程在1 ~ 3年;实验室检查见血沉持续性增快,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 线检查,出现局灶性骨质破坏,明显的骨质疏松或囊性变,骨膜反应,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关于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附经络图)
1、耳穴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脏腑阴阳的作用,这是因为耳廓是诸经通过、终止、会合的场所,通过刺激耳部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内在生理状态的作用。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最主要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耳穴神门,具有镇静、安神、利眠作用。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
2、人体穴位图: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
3、手少阳三焦经始于无名指尺侧,沿着小指与无名指间,攀上手腕背侧,直抵前臂外侧,沿着尺骨与肱骨间隙,经过肘尖,向上延伸至肩部。在肩部与足少阳经交接后,进入胸中,心包络中穿梭,下至胸腹,分出三焦支脉,最终到达眼眶下部和耳部。
4、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我主要介绍经脉。经脉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十二正经,一种叫奇经八脉。
5、位置:喉结旁开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什么穴位可以治疗腰疼?
“阳光穴”是这样被我发现的:在手背靠近腕部有两个治疗腰痛的穴,我想如果能够用一针一穴治病,肯定优于两针两穴,于是试着在两穴之间取穴,没想到效果非常好,而且治病非常方便,伸手就能治病。此穴能给病人带来喜悦的心情,所以我给它起名叫 “阳光穴” 。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通于督脉,所以可以治疗腰痛,是治疗急性腰痛的特效穴。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它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腰痛穴经外穴名。【定位】手背,在第3掌骨及第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腕背横纹下1寸),一手两穴。(如图)【解剖】在骨间背侧肌中;布有掌背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急性腰扭伤。
腰奇穴,顾名思义,其位置在腰部。此穴位具有理气通便、调经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头痛、失眠等作用。腰奇穴的准确位置位于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处。腰奇穴的取穴方法:俯卧位,在尾骨的尖端直上两寸,骶角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中脘,可以调整全身气血,恢复阴阳平衡。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所以灸肾俞,以补肾气。局部选取大肠俞、天枢、腰阳关、腰俞,可以缓解疼痛。腰痛严重时,加灸肺俞、肝俞,可以缓解肌肉酸疼。骶骨发凉和疼痛,加灸上髎、次髎。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汇之处,因此妇科疾病导致的腰痛患者可加灸此穴。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