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太白的功效和作用
核心功效调理脾虚太白简介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按揉或艾灸该穴位可以补脾,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和胃,祛湿止泻,降逆止呕,消食化滞,通腑泄热的功效,对脾虚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此外按揉太阳穴还可以调节血糖。
此外,艾灸太白穴还具有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的双重功效。它能够根据血糖水平的高低进行双向调节,血糖高时帮助下降,血糖低时促进上升,达到平衡血糖的效果。
太白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疾病。针刺时,深度应在0.5-0.8寸之间,而艾炷灸则推荐1-3壮,或者使用艾条灸3-5分钟。在取定太白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平放足底。
作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能有效补脾,尤其适合脾虚者。太白穴名源于脾经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是脾经上最强的健脾补脾穴位。艾灸太白穴能缓解胃痛、食欲不佳、腹胀等脾胃不适症状。对于脾虚伴随的呕吐、消化不良、胃痛、腹泻、腹胀、便秘、胸闷、腹痛等,艾灸太白穴能发挥显著改善作用。
太白穴配中脘穴、足三里,可有效期缓解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肠炎,痔疮、痢疾等;缓解体重节痛、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下肢麻痹或疼痛等;缓解脚气;瘦大腿。按摩、调理太白穴的方法:通过双脚的互相踩压,起到按摩的功效。
手腕酸疼是怎么回事
1、手腕酸可能是筋膜炎或者肌腱炎的表现。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建议的处理方式:长时间保持手腕一个姿势:如长时间抱孩子等关节炎疼痛手腕艾灸,会导致肌腱、韧带疲劳关节炎疼痛手腕艾灸,从而引发手腕酸痛。此时关节炎疼痛手腕艾灸,应减少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活动关节炎疼痛手腕艾灸,给手腕充分的休息时间。局部使用药物:可以使用中药膏药或西药膏剂、乳胶剂外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2、手腕疼的原因多样,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20~45岁的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往往是游走性的疼痛(疼痛的位置不确定),疼痛、肿胀、僵硬多发生在手腕部位,并且关节的敏感与肿胀、疼痛同时发生,对称发病(如双手腕、双膝盖)。
3、病人出现有手腕发酸的现象,多数的原因是病人的腕关节有长期慢性的负重活动,影响腕部肌肉内酸性物质正常代谢,导致出现腕部的肌肉有劳损,就会产生发酸、疼痛、肿胀,影响腕关节活动。另外,如果病人的腕部长时间着凉,也会出现局部的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同样会有发酸的现象。
4、手腕发酸、无力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腕部肌肉劳损:经常手持重物会加重腕部的负荷。腕部频繁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或者长时间着凉,都可能导致肌肉纤维组织损伤,进而产生肌肉力量减弱、无力、发酸等症状。
每日一穴——阳溪穴(手腕疼痛穴)
1、阳溪(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大拇指上翘,在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简便取穴:拇指上翘可发现两根肌腱为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按压可有酸胀感,既为阳溪穴。主治:手腕部疼痛、腱鞘炎、目赤肿痛耳聋、头痛、咽喉肿痛、掌中热、中风、偏瘫、癫狂等疾病。
2、对于角膜溃疡,艾灸阳溪穴结合生姜或大蒜头,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包括眼睛疼痛、流泪、怕光以及角膜溃疡。治疗方法是将切片的生姜或大蒜置于阳溪穴上,点燃艾绒进行艾灸。具体操作为每日1-2次,每次5-7炷,持续3-5天,多数患者在1-4天内即可见明显改善。
3、阳溪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特效穴位,对于缓解腕臂疼痛尤其有效。头痛、耳鸣、手腕疼痛等病症,皆可通过按摩阳溪穴获得缓解。阳溪穴的定位简单易找,位于手腕背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形成的凹陷处。
手腕疼痛怎么治疗
1、手腕酸痛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进行缓解。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的恢复。具体操作方法是,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手腕上,保持温度在40℃左右,持续15至20分钟。这样不仅能够放松肌肉,还能舒缓疼痛。热水泡手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手腕酸痛的方法。可以将手浸泡在热水中,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
2、方法:多喝热水,多洗热水澡,经常用热水洗脚,避免洗冷水澡或接触凉水。作用:保持身体温暖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做好保暖工作:环境: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以免加重病情。穿戴:注意手腕关节的保暖,可以佩戴护腕等保暖用品。保持乐观心态:心理影响: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加速康复。
3、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用捣碎的韭菜包裹纱布后敷在患处,韭菜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如适洛特、芬必得或鲁南贝特等。若不愿意使用口服药物,可以使用外用膏药进行治疗,如奇正消痛贴、今古通或云南白药等,这些膏药也有不错的疗效。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