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的特点是
1、分析: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是肘后三角关系异常。A、D、E项在肘一般性外伤时也可能出现,无特异性。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D肘关节脱位时局部检查可见:①患处肿、痛,不能活动,患者以健手托住患侧前臂,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被动运动时不能伸直肘部。②肘后空虚感,可摸到凹陷处。③肘部三点关系完全破坏,失去正常关系。
3、肘关节脱位多由于关节囊撕裂,尺骨鹰嘴向肱骨前后方脱出使得肘后正常三角关系改变(D对C错)。患肘肿痛不能活动(A错)、以健侧手托患侧手臂(B错)为骨折、关节脱位时的一般表现,不是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肘关节脱位时肘关节处于半屈位(E错)。
4、脱位的特殊表现 肘部明显畸形,肘窝部饱满,前臂外观变短,尺骨鹰嘴后突,肘后部空虚和凹陷。关节弹性固定于120~140度,只有微小的被动活动度。肘后骨性标志关系改变,在正常情况下肘伸直位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呈一直线;屈肘时则呈一等腰三角形。
5、患者肘关节脱位时,肘部肿胀变形,并有疼痛和压痛,肘关节维持在半伸直位,功能受到严重障碍,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即所谓的弹性固定,即使肘关节仅有轻微活动,亦可以引起疼痛。此外,尚可在肘部见到青紫色淤血斑。肘关节后脱时,使患侧前臂明显变短,这是诊断肘关节后脱位的有力证据。
6、肘关节脱位有什么症状 肘关节脱位以后主要是肘关节的疼痛还有畸形,可以明显看到肘关节的畸形的出现,向后方、侧位的畸形,还有剧烈的疼痛。
肘内翻畸形治疗标准
1、[导读]消除疼痛,改善功能和矫正畸形是治疗肘内翻的三个目标。保守治疗:一般认为,对肘内翻角小、肘部疼痛轻微、肘关节功能良好的病人,只给予工作、生活指导即可。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引起功能障碍或屈肘肌力减弱者。肘关节疼痛尚未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者。
2、首先,对于10°以上的肘内翻和20°以上的肘外翻,特别是那些已经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畸形,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这两种手术都可能成为治疗的选择。其次,对于伴有尺神经功能障碍的肘外翻患者,手术也是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
3、男24例,女9例;年龄5~15岁,平均9岁。均为外伤性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畸形。手术治疗时间:6个月以内者18例,1年以内者15例。肘内翻角20°~25°10例,25°以上23例。33例中,19例术前伴有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4、你好!肘内翻由肱骨髁上骨折所致,大多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外观不好看,但不影响功能、用力,做事都不影响,轻度的肘内翻畸形无需治疗,畸形明显时,可待年过14岁后行髁上截骨术。
5、通过X线照片,专业医生可以精确测量肘内翻的角度,通常正常情况下,肘关节会有10°至15°的提携角(呈外翻状态),而内翻畸形时,这个角度会呈现相反的内翻趋势。有明确的外伤史或者治疗后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可能存在肘内翻的病理情况。因此,X线检查不仅能够确认诊断,也是测量和评估肘内翻角度的关键手段。
6、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孩子目前已经4岁,且是3年前骨折,已经20°,可以手术;矫正后一般不会复发。
肘内翻畸形的临床表现
1、肘部出现异常表现,主要症状包括肘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功能受限。在肘关节遭受损伤后,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会出现肘关节伸直时内翻角度显著增加,角度范围可能扩大至15°至35°之间。这种情况下,肘后三角的骨骼结构发生调整,外髁与鹰嘴之间的距离会相应加宽,形成了肘内翻畸形。
2、你好!肘内翻由肱骨髁上骨折所致,大多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外观不好看,但不影响功能、用力,做事都不影响,轻度的肘内翻畸形无需治疗,畸形明显时,可待年过14岁后行髁上截骨术。
3、且有研究显示,骨折后并发肘内翻的比例可高达30%至57%。多数专家认为,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骨折后复位不准确、内侧骨质压缩嵌插、骨折外侧端分离以及骨折远端的内旋扭转是形成这一倾斜的重要因素。
4、肘关节肿痛,关节置于半屈曲状,伸屈活动受限。如肘后脱位,则肘后方空虚,鹰嘴部向后明显突出;侧方脱位,肘部呈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肘窝部充盈饱满。肱骨内、外髁及鹰嘴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关系改变。肘关节脱位时,应注意血管、神经损伤的有关症状及体征。
肘外翻畸形发病机制
1、首先伸肘位牵引,纠正侧方移位及折端间的旋转,然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屈肘位固定,而屈曲型者固定于半伸直位。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后托,较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3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术治疗,但闭合复位应力求矫正内翻及内旋畸形,恢复Baumann角(肱骨角),以免遗留肘内翻畸畸形。
2、这类疾病由于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基因严重缺失,例如21号或22号染色体的缺失通常会导致胚胎期流产,只有极少数能存活,但通常表现为女性表型,但性腺发育不全,无法形成生殖细胞,外生殖器发育不全且伴有身材矮小、颈蹼、肘外翻等畸形。非整倍体的形成主要源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不分离。
3、发病机制折叠编辑本段 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病通常可分为: 数量畸变 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增多、减少和出现三倍体等。 结构畸变 染色体缺失、易位、倒位、插入、重复和环状染色体等。
4、发病机制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染色体病通常可分为:数量畸变 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增多、减少和出现三倍体等。结构畸变 染色体缺失、易位、倒位、插入、重复和环状染色体等。
肘内翻畸形发病症状
肘部出现异常表现,主要症状包括肘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功能受限。在肘关节遭受损伤后,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会出现肘关节伸直时内翻角度显著增加,角度范围可能扩大至15°至35°之间。这种情况下,肘后三角的骨骼结构发生调整,外髁与鹰嘴之间的距离会相应加宽,形成了肘内翻畸形。
肘部畸形即在肘关节损伤经治疗后(或未经治疗),出现肘关节伸直位内翻角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达15°~35°,此时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外髁与鹰嘴之间的距离加宽。功能障碍肘关节一般活动可基本正常,但均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
肘内翻畸形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诱因,据统计,这类骨折占据了肘内翻病例的约80%,且有研究显示,骨折后并发肘内翻的比例可高达30%至57%。多数专家认为,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你好!肘内翻由肱骨髁上骨折所致,大多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外观不好看,但不影响功能、用力,做事都不影响,轻度的肘内翻畸形无需治疗,畸形明显时,可待年过14岁后行髁上截骨术。
用户评论